市场内卷下,又一家企业被迫放弃锂电池业务。
日前,SolarEdge宣布,将关闭其储能业务部门,并出售相关资产。
该公司是全球知名的逆变器巨头,自1999就开始开发和制造锂离子电池,并在2019年收购了韩国工业和公用事业电池制造商Kokam的多数股权,建立了2GWh的锂离子电池芯和电池组制造工厂。
而SolarEdge此次计划出售的资产就包括这家锂电池工厂。
2024年,该公司累计裁员人数将高达1800人,但仍难掩业绩颓势。
业绩上,SolarEdge已连续五个季度亏损。2024前三季度,SolarEdge实现营收7.31亿美元,净利润亏损14.93亿美元;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.609亿美元,净利润净亏损12.1亿美元。
值得一提的,受市场影响,其产品毛利率更是从20.8%同比下滑至-265.4%。
虽然裁撤的是储能业务,但太阳能逆变器需求疲软才是SolarEdge业绩下滑的主因。
2023年起,全球逆变器的市场爆发带来了供应过剩。欧洲作为全球最大的户用光伏与储能市场首当其冲,大量积压订单出现了取消或延迟的情况,相关企业库存骤然增加。
以SolarEdge为例,其在2023年四季度出货量只有901MWac逆变器和133MWh电池,比三季度下降了76.5%。
SolarEdge首席财务官RonenFaier评论称:"由于需求突然放缓,我们的库存天数从三季度的169天增加到四季度的386天”。
从其自身来看,SolarEdge在韩国开设的锂离子电池工厂主要生产的是镍锰钴软包电池,这一技术路线在储能市场并不具有优势。
三元电池能量密度高,但稳定性较差,成本偏高,因此并不是当前储能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。相反,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在安全性、循环性能以及性价比方面的显著优势,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。
同时,SolarEdge电池工厂产能仅有2GWh,生产规模较小,与电池企业动辄数百GWh的产能规划相比并不具备竞争力。不过,这也使其避免了被沉没成本裹挟,可以迅速从储能行业的价格战中脱身。
从市场来看,储能市场已经陷入价格内卷的泥潭。
就在不久前的华润3.2GWh储能设备采购中,三个标段投标价普遍跌破0.5元/Wh,最低价更是跌破了0.4元/Wh,比去年初约1.5元/Wh的均价跌去了2/3。